重力式托盘货架的存储容量计算需结合货架的结构参数(层数、列数、每层存储单元数)和托盘规格,核心是计算总存储托盘数量(单个托盘承载的货物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换算)。以下是具体计算方法和关键参数说明:

一、核心参数定义
计算前需明确以下基础数据:
货架总层数(H):指货架垂直方向的层数(含地面层,通常 3-5 层,根据仓库高度设计)。
每列货架的托盘位数(N):指每层滚道上可连续存放的托盘数量(即单个滚道的长度能容纳的托盘数,如 5 个、8 个,取决于滚道长度和托盘深度)。
货架总列数(C):指货架平行排列的列数(每列独立运行,列数越多,总容量越大)。
托盘规格:主要关注托盘深度(D,即沿滚道滑行方向的长度,如 1000mm、1200mm),决定单条滚道可容纳的托盘数量。
二、计算公式
重力式托盘货架的总存储托盘数(Q) 计算公式为:
Q=总层数(H)×每列托盘位数(N)×总列数(C)
三、分步计算示例
假设某仓库的重力式托盘货架参数如下:
货架总层数(H):4 层(含地面层)
托盘规格:深度 D=1200mm(沿滚道方向长度)
单条滚道长度:6000mm(可容纳的托盘总深度需≤滚道长度,预留 50-100mm 缓冲空间)
总列数(C):5 列
步骤 1:计算每列每层的托盘位数(N)
单条滚道可容纳的托盘数 = 滚道有效长度 ÷ 托盘深度
(滚道有效长度 = 滚道总长度 - 缓冲空间,此处取 5900mm)
N=5900÷1200≈4.91
(实际取整数 4 位,避免托盘超出滚道或挤压)
步骤 2:计算总存储托盘数(Q)
Q=4层×4位/列/层×5列=80个托盘
四、关键影响因素与修正
托盘间隙与缓冲:
相邻托盘之间需预留 50-100mm 间隙(防止滑行时碰撞),滚道两端(入库端和出库端)需预留 100-150mm 缓冲空间,因此实际可容纳的托盘数会略少于理论值(如上述示例中 6000mm 滚道实际只能放 4 个 1200mm 托盘,而非 5 个)。
货架通道与结构占用:
货架列与列之间无需通道(重力式货架的通道仅在入库端和出库端),因此列数可根据仓库宽度最大化设计(如仓库宽度 10m,每列货架宽度 1.2m,可设计 8 列,预留两端操作通道)。
承重限制:
若单托盘重量超过货架设计承重(如超过 1500kg),需减少每层托盘数或降低层数,避免货架变形,此时需按承重上限修正容量。
特殊设计:
部分货架会在每层设置 “分隔板” 或 “多段滚道”,每段滚道独立存储,此时需按 “段数 × 每段位数” 计算每列层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