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型仓库货架生产过程中,在原材料选择、焊接工艺、表面处理等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,具体如下:

原材料选择
钢材质量:确保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钢材,如 Q235 或 Q345 钢材。钢材的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要满足货架的承载要求,同时要检查钢材的表面质量,不得有明显的裂纹、气泡、夹杂等缺陷。
材料规格: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钢材的规格尺寸,包括角钢、槽钢、工字钢等的型号和厚度。例如,货架的立柱通常采用较大规格的钢材以承受主要载荷,而横梁则根据跨度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规格。
切割下料
尺寸精度:使用高精度的切割设备,如数控火焰切割机、等离子切割机等,确保切割后的钢材尺寸精度在允许范围内,一般要求尺寸偏差控制在 ±1mm 以内。对于一些需要焊接连接的部位,要留出合适的焊接余量。
切割面质量:切割面应平整光滑,不得有明显的割纹、缺口、熔渣等缺陷。切割后要及时清理切割面,避免杂质影响后续的焊接和表面处理工艺。
焊接工艺
焊接人员资质:焊接工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焊接资质和经验,熟悉各种焊接工艺和设备的操作。在正式焊接前,要对焊接工人进行技能考核,确保其能够满足货架生产的焊接质量要求。
焊接参数控制:根据钢材的材质、厚度和焊接位置等因素,合理选择焊接电流、电压、焊接速度等参数。例如,对于较厚的钢材,需要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和较慢的焊接速度,以保证焊缝的熔深和强度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焊接热输入,避免因过热导致钢材组织性能恶化。
焊缝质量:焊缝应饱满、均匀,不得有气孔、夹渣、裂纹、未焊透等缺陷。焊接完成后,要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,如采用超声波检测或磁粉检测等方法,检测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。对于不合格的焊缝,要及时进行返修,直至合格。
成型加工
冷弯成型:对于一些需要冷弯成型的部件,如货架的立柱和横梁,要控制好冷弯的角度、半径和速度,避免钢材在冷弯过程中出现裂纹或过度变形。冷弯后的部件要进行尺寸和形状的检查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冲压成型:在进行冲压加工时,要根据模具的精度和冲压设备的性能,合理调整冲压工艺参数。冲压后的部件表面应平整,无明显的毛刺、飞边和变形,尺寸精度要满足设计要求。
表面处理
除锈处理:在进行表面涂装前,必须对货架部件进行彻底的除锈处理。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抛丸除锈、酸洗除锈等。抛丸除锈能够提高钢材表面的粗糙度,增加涂层的附着力,酸洗除锈则能去除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和铁锈。除锈后的钢材表面应达到 Sa2.5 级或更高的除锈标准,即钢材表面无可见的油脂、污垢、氧化皮、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,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。
涂装工艺:选择合适的涂装方法和涂料,如采用喷塑工艺或喷漆工艺。喷塑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、耐磨性和装饰性,喷漆涂层则具有较好的光泽度和流平性。在涂装过程中,要控制好涂料的粘度、喷枪的压力和喷涂距离等参数,确保涂层均匀、平整,无流挂、漏喷、起泡等缺陷。涂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喷塑涂层厚度在 60 - 100μm 之间,喷漆涂层厚度在 30 - 50μm 之间。
组装调试
部件匹配性:在组装货架时,要检查各个部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匹配,连接孔位是否一致。对于一些需要现场组装的货架,要确保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、牢固,不得有松动或间隙过大的现象。
整体稳定性:货架组装完成后,要进行整体稳定性的调试和检查。通过施加一定的水平力和垂直力,检查货架是否有晃动、变形或倾斜等现象。如有问题,要及时调整和加固,确保货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质量检验
过程检验:在生产过程中,要进行多次中间检验,对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进行把控。例如,在切割下料后检查钢材的尺寸和切割面质量,在焊接后检查焊缝质量,在表面处理后检查涂层质量等。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,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。
成品检验:货架生产完成后,要进行全面的成品检验。除了检查货架的外观、尺寸、焊接质量、涂层质量等方面外,还要对货架进行承载能力测试。通过在货架上放置一定重量的货物,观察货架的变形情况和稳定性,确保货架能够满足设计的承载要求。只有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货架才能出厂交付使用。